[心理咨询]人际沟通之我好你也好
发布时间: 2008-08-06 浏览次数: 2155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接触频繁,人际关系也益趋复杂,社会大众对心理学研究的需求与热衷的程度也与日俱增,但是深奥难懂的科学心理学,使人望而生畏,有人讥讽心理学是“用大家都不懂的话,说大家都懂的事”不是没道理的,像“人际沟通分析”这样的“通俗心理学”就广受欢迎,因为浅显易懂,而且更为实用。“我好,你也好---人际沟通的分析”这本书是美国哈礼斯(Thomas Harris)所着,此书不仅畅销美国,而且到处可以看到“Im OKYoure OK。”的大字报,成了大家人生哲学的标的,一种境界,一种生活态度。

  “人际沟通”分析的概念(TransactionalAnalysis),最早是心理学家柏恩(EricBerne)所提出来的,他的“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三种状态交互存在着,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现在就将哈礼斯这本书“Im OKYoureOK。”中的“交流分析理论”作摘要介绍如后:

  一开始,作者即提出“交流分析”的创始人是柏恩,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交往分析”的基本分析单位,社交的基本单位作为“交流”,当两个人见面,一个人先开口说话,或以其他方式表示他人的存在,叫做“交流刺激”,之后,另一个人会说些与刺激有关的话,或做某些事来反应,称之为“交流反应”。“交流分析”就是检查这些交流的方法---我对你做某事,你回报我某事,同时也决定人类会以多重天性(“父母”、“成人”、“儿童”)中的哪一部份作反应。利用这“人际沟通分析”的技巧,了解自己和别人交往时所用的“自我状态”后,如果对这关系感到不满,可以下定决心,自由选择,将“自我”从这一种状态改变到另一种状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谋求改善人际关系。诚如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先生所说“只要自己愿意,就可控制未来,这种积极的看法,使得自己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也较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

  所谓“父母”“成人”“儿童”三者并非是角色,而是真实的心态:

  “父母”(P---是指记录在脑里的早期经验,小孩把看到、听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入“父母”中,如绝对不可说谎、浪费是一种罪恶、绝对不能信任男人、警察是无法信任的、、、等。

  “儿童”(C---所记录的就是小孩“所见、所闻、所感觉、所理解”的资料。通常是情绪性的反应,包括“好”的及“不好”的。

  “成人”(A---主要是将刺激转变成讯息,然后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归档后,检查“父母”的资料是否真实?是否仍然合乎时代,何者可用?检查“儿童”,它的情绪表现是否适当,决定何种情绪以何种方式可安全发泄出来。

  谈到人际沟通的方式,交流分析将沟通分成三种类型:

  一、互补沟通:是刺激与反应相互平行的沟通。即某人从一种状态发出讯息,对方顺应发信者期待,还以发信者预期的反应,有九种类型,兹举其一种类型:

  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期考得几分?”PAC老师

  老师:“六十分。”PAC学生

  二、交错沟通:沟通时发出讯息,回来的却非预料中的反应,如果经常发生交错沟通,沟通就会产生阻碍,无法继续沟通。共有七十二种类型。兹举其中一类型:

  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期考得几分?”PAC老师

  老师:“不好好用功,还有脸问我?”PAC学生

  三、暧昧沟通:表面上发出合理的讯息,实际上是发出别的讯息,蕴藏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例如:

  爸爸对儿子说:“你哥哥考了九十分,姐姐考了一百分。”(内在)“你最没出息了。”

  依据交流分析理论,人与人之间可能的生活态度有四:

  一、我不好---你好:人类在婴儿早期的共同感觉经验,持此生活态度的人有两种生活方式(1)认定自己真的不好,发展成退缩的生活方式。(2)服从别人的要求,努力得到赞许。

  二、我不好---你不好:

  三、我好---你不好:

  不幸的孩子可能会转变成第二、第三种态度。

  四、我好---你好:这是种意识的、语言的决定。

  以上前三种态度基于感觉,第四种则基于思考、信念、行动。

  如果想了解其它各种人际沟通类型,可以阅读此书,书中对每种沟通类型都有详尽说明,并举例图示。我们也可以想想看:在与家人、同事、学生沟通时,通常自己的自我状态是甚么?有时是否会尝试改变这种自我状态?或是努力维持第四种生活态度?不过书中有一段话是当我们企图改变态度时,所必须深思的:……只有“儿童”才会要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成人”就能明白,耐心和信念是重要的。我们无法保证,当你认为“我好---你好”时,马上就会有“好”的感觉。同时,“成人”也能看出别人的“儿童”反应,而不去理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