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布时间: 2010-03-25 浏览次数: 1517

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专家解读规划纲要: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人才工作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才能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从人才发展的角度看,《教育规划纲要》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重视。

确立了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教育则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世界各国开发本国人才资源的通行做法。这次《教育规划纲要》不仅提出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即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还与人才规划纲要相辅相成,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指标,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如果这两大指标能够顺利实现,将意味着我国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将达到全球范围内前1/3的水平,进而形成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坚持科学教育观与科学人才观相统一

人才培养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教育观和科学人才观相统一。科学人才观强调,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教育规划纲要》中,这一观念得到进一步确立。在教育工作方针上,强调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战略主题上,强调把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强调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的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科学人才观的进一步确立,不仅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工作与教育工作密切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进一步完善了继续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终身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和造就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从总体上来说还比较薄弱,企业员工的在职学习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企业培训的参与率都比较低。同时,在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和升级的新形势下,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亟待优化,创新能力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亟待提高。《教育规划纲要》把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以完善继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提出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推进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教育和培训需求,形成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条件。

突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国家人才队伍的核心,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高层次人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一些专业领域由于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统领”人物和技术“帅才”,更影响了这些领域的创新和快速发展。近年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最近十多年来,一批高水平大学不断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很多很好的有益尝试,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等。《教育规划纲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等等,目的就是要形成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要“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必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的力度,等等。这些战略措施的实施,对形成“人人都能成才”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以及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Baidu
sogou